估计无需读文章,读者就应该知道这观后感是褒是贬,我就先以网友的一句话概括:“李谷一老师的《难忘今宵》真精彩,建议以后放到开幕曲,这样看完就能关电视了。”
本来我就抱着,春晚水准就这样了,它垃圾我也就跟它一起降低标准算了。但这几天看到网上的交流,知道了些真相,心态发生了些变化,真是让人不吐不快,今天我就得写篇文章喷它。
欲抑先扬
正所谓欲抑先扬,我们先来看看今年春晚干了些什么人事吧。
“政能量”现象好转
首先第一点,去年被集体开团的“政能量”情况有所好转,可以看到导演组明显收敛了许多。虽说该有的关键词一个不落,但至少比去年的强行缝合,半句不离关键词的情况好多了。
当然,开头的《父与子》确实给我了个开幕雷击,《万象回春》简直看起来像个行为艺术,不过除了开场这“卧龙凤雏”之外,其他节目似乎还行。
发扬传统文化
今年的戏曲《生生不息梨园情》个人觉得是个亮点,春晚并没有直接丢上去一整段晦涩难懂的戏曲,而是将各戏种的经典段落整合到一起,成为一个通俗易懂的节目。
还有舞蹈诗剧《只此青绿》、武术短剧《乳虎啸春》等节目,都非常精彩。
大佬还是大佬
像韩红的歌曲《这世界那么多人》,温拿乐队的歌曲《朋友》《ShaLaLaLa(莎啦啦啦)》,没得说,牛就完事了。
正式开喷
warning 前言
以下评价对事不对人,并无意冒犯任何一位艺术家。如让有些艺术家的粉丝不适,先在此道歉。
退一万步讲,我们就说近年春晚是水平有限导致的难看,每一个人都尽力了,那么今年春晚就叫:摆烂。不止一个节目,而是许多节目,都透露着浓浓的糊弄感。你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的权威媒体做的最盛大的晚会,就这么糊弄每一位还对你抱有期待的观众吗?难道说,你在告诉观众:这春晚我也不想办了,你们也别期待了,散了吧。
创意枯竭,换皮来凑 —— 小品《休息区的故事》
同一个小品演多遍是可以的,比如赵本山的那个看病的那个小品,也是地方台也演过,春晚也上过。但是他这个先元宵晚会演了,再又上了春晚,还基本上没变化没进步,甚至还更尴尬了,就很……
来自 b 站网友评论
正是这个事件,真正点燃了我的怒火。简单来说,就是:
2022 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 《休息区的故事》
2018 年湖南卫视元宵喜乐会节目 《特殊任务》
2017 年“一切为人民”特别节目 《危机时刻》
上述三个小品一模一样。
应该准确点说,2018 版是 2017 版的优化版,台词还有挺多不一样的,只是剧情思路一模一样。2022 年春晚和 2018 年湖南卫视那节目,就真的是一模一样,有 UP 主做了个混剪视频,那可真是毫无违和感,把两个节目台词剪到一起甚至可以重合、无缝衔接。
我就想说,作为权威媒体央视,你都能创意枯竭吗?一个小品都写不出来?就拿四年前演过的节目换个衣服再演一遍?即使你优化下台词,有点进步那也是好啊,现在却是演的越来越尬。
技术不行,抄袭能行 —— 魔术《迎春纳福》
这分明是一个小品,它不配和刘谦的魔术对比。
来自 b 站网友评论
技术不行
魔术揭秘
我先跑个题,来看看这魔术到底原理如何。因为刘谦的魔术,一般都是专业魔术师来揭秘,而春晚这魔术,玩魔方的就能揭秘了。
首先是开头的强选,魔术师只说了:“帮我选一个魔方”,而没有说明是“帮我选一个你拿着”还是“帮我选一个我留下”。因此不管选哪个,魔术师都会给你正常魔方,手上留下带磁力贴的道具魔方。这是个很平常的小技俩,甚至在高中有同学都跟我这样玩过。
还原魔方,其实这是魔方界(注意不是魔术界)的小技俩,只用 4 步构造出一个看似很乱的魔法,还原当然也只需要 4 步。打乱公式为:lU'Lu'
;还原公式为:uL'Ul'
然后就是俩魔方变成一样的,这个我是看了解析才知道,果不然是道具。道具魔方上贴了磁力贴,然后魔术师把两个魔方一贴,磁力贴就进行了转移,然后两个魔方就一样了。
然后是刘涛还原魔方,其实也简单,刘涛就是托,魔方到她手上已经还原了(依据上面的四步还原公式),然后她做假动作假装在动魔方。
然后就是选数字,果不然又是道具,不管选啥数字,那个牌子一取下来道具自动翻页变成虎虎生威。然后魔方墙和春联,那就不用说了吧。
然后是变人出来,果不然又双叒叕是道具,还是个经典道具,无趣。
手法不行靠道具
看完解析,我相信只要有道具,每个人都能完成这个魔术,这个魔术一点技术都没有。真正的魔术,解密后你会赞叹设计多么巧妙,并且即使你拿到道具知道所有原理,没有多年的手法积累和努力,你是无法完成的。而这个魔术,无手法、纯道具,失去了魔术的表面光彩。
台风拉跨全靠吼
看刘谦的魔术表演,我可以感受到他的气势、他的自信,让人感受到仿佛他真的会魔法,真正的让人惊呼、让人过瘾。而这个节目,除了感受到魔术师大吼大叫的自嗨,一点都没有台风,表演我真没感觉到惊喜感,失去了魔术的内部灵魂。
败坏规矩乱环境
我一个普通人,逛过互联网都知道魔术有一个行内规定:只要说明了没有托,就是没有托。今年的魔术,专业魔术师揭秘时,都断言刘涛一定是托。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是托,实际上还是托,这是为了些啥?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,在唯物主义的中国,有人不知道魔术是假的吗?我们都知道。但是我们喜欢看,是因为魔术让我们感到惊喜,给我们视觉冲击、心理冲击,有没有托不重要,只要精彩就是好魔术。而这个节目,败坏了魔术的圈内规矩。
极致偷懒想摆烂
最后的魔方墙我真是服了,做一个那玩意真不要啥技术,我逛 b 站都看到好多大佬能做出一个魔方墙。而春晚这魔方墙肉眼可见的假,一个魔方能够有 9 块以上的黄色面吗?只有一个可能:偷懒,直接用贴纸贴出来的。
抄袭能行
节目一出来就有人发现撞车 2018 年英国达人秀,我去看了下,还真有个桥段一模一样,下面是一个 UP 主做的对比视频: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4r4y1Y7mc
因此,继上文那个换皮小品,今年春晚又多了个抄袭魔术,真是集体创意枯竭呢!
无视学术,纰漏百出 —— 相声《欢乐方言》
我说这相声不好笑,有人说这是科普,这下真科普打假来了,又有人说这是相声了!
来自 b 站网友评论
其实这个是我看一个 UP 主视频才知道的,因为我本身不懂语言学,而且这相声太拉跨我都没啥印象。不过看完这视频,我真是对这个节目有了全新的认识。原视频: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dY411t75g
它是相声吗?
依我看,不是。以我们家来说,这节目不好笑;以网上评论来说,这节目也不好笑。丢出去的包袱都不好笑,完全 get 不到这相声在干啥,并且同台贾玲的小品还说到方言有什么可笑的,而这相声就来以方言为乐,真是同台 PK 自相矛盾啊,要不你们俩打一架?
它是科普吗?
依我看,也不是,甚至还有点反作用。由于我不懂语言学,就不在此胡说八道了,建议感兴趣的网友看看那位 UP 主的原视频(当然,有可能过不了几天就被公关了)。我认为在 14 亿人收看的春晚,出现如此多学术错误,传播这么多伪知识,造成的不良影响不敢想象。
尬出天际,看不下去 —— 音乐脱口秀《快乐气氛组》
当亲戚问我“这就是你常看的脱口秀?”时,我真心觉得这是脱口秀的至黑时刻……
来自 b 站网友评论
这节目,我真没法评论啊,一是真的是太尬了,二是真的没看懂它到底想表达什么啊。或许这种表演形式还太超前了,正常人类还没法接受。
脱口秀作为年轻人喜欢看的类型,这节目可以看的出来导演组想与年轻人接轨,而说实话,这节目我看都看不懂,甚至看不下去,这怕不是出轨了。至于这节目其他年龄段是否欣赏的来,我不知道,但我猜可能也不太能理解。
这么一想,导演组与年轻人接轨最后出轨的事情也不在少数了,已经翻车好几次了。去年是把咱们洛天依整出来,结果全程就开头听得见洛天依的声音,之后完全被盖住,完全是为了保守而故意为之的。今年是搞了个脱口秀给年轻人看,最后整出个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的迷糊节目出来。这片好意,看得出来,但也证明了导演组技术还需努力,怎么样才能做出老少皆宜的节目。
这里我想起来个例子,便是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电影《音乐之声》。这音乐剧,小孩子可以听音乐、看风景;年轻人可以琢磨玛利亚的细腻情感,品味玛丽亚和上校、大女儿和邮差的爱情;长者可以琢磨历史,感受到纳粹对不同人内心的影响,感受到上校心中浓浓的爱国情感。
作为春晚小品当然不能搞成电影这样,但是至少可以证明,只要表现形式新颖年轻,精神内核有深度,老少皆宜是可行的。
总结
今年春晚,总体来说水准一样拉跨。但具体来说,不乏有精彩的作品出现,也有创新的成分存在,因此不能一刀切地谈论。但正如开头所说的,让我想写这篇文章的,是春晚展现出来的摆烂感,出现的换皮、抄袭现象。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,在春晚上表现出创意枯竭现象,实属不该!
国内绝对不缺人才,春晚水准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样,今后的春晚大多数人估计也是会看的,希望节目组不再是大肆宣传 8K 什么的无意义的数据,而是实实在在带给观众优质(至少是不尴尬的)春晚节目。
发表回复